中國涂料謹防技術創新聯盟“聯而不盟”
請填寫相關信息!8月31日《中國化工報》1版《產學研集聚優勢資源攜手攻關——中國涂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》一文報道:
8月29日,在山東濟南召開的2012年中國涂料工業信息年會上,中國涂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宣告成立。該聯盟由天津燈塔涂料集團、山東奔騰漆業有限公司等國內涂料領軍企業及科研機構共22家單位組建。聯盟的成立將打破目前涂料產品低端、產業無序競爭的現狀,引導涂料產業向高科技、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。
近期,中國涂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、智能化輪胎制造技術創新聯盟、福建錦綸技術創新聯盟等多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宣布成立。多年來,產學研結合度不強、缺乏合作的長效機制等問題,阻礙著石油和化工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,也令企業的轉型升級、科研院所的成果產業化受到制約。因此,組建產學研協同作戰的技術創新聯盟,集中力量攻克行業共性、關鍵、瓶頸問題,既是行業發展的需要,也是產、學、研共同的心愿。
2008年底,科技部、財政部、教育部、國資委、中華全國總工會、國家開發銀行共同發布《關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的指導意見》,并隨后出臺了配套管理辦法。此后,產業技術創新聯盟“忽如一夜春風來”,花開遍地。
然而,成立聯盟并不是目的,這只是推進產業創新的一種手段。成立聯盟是為了把分散的科研資源整合起來,實現優勢互補、協同作戰,共同促進產業的技術創新。要解決產學研結合中長期存在的種種問題,絕非一“聯”了之。
從前幾年已建立的聯盟運作情況來看,真正達到目的的并不是很多,聯盟創出的重大實用性成果也不多。很多創新聯盟“聯而不盟”,聯盟成員之間結構松散、貌合神離,甚至出現種種矛盾而分道揚鑣。
其實,聯盟應該是產學研利益共同體。各方都為“自己”做事,所獲利益按契約分享,所以,積極性和潛力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掘。其中,如何實現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是最重要、也是最棘手的問題。
我們知道,產學研之所以長期捏不到一起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利益訴求不一致。在以往很多所謂產學研聯合體中,大多數企業的目的是為了從大學、科研院所獲得一個具體的技術解決方案,并不愿意投入基礎共性技術的開發,而大學和科研院所則更重視論文的發表、成果獲得政府的獎勵以及從政府或企業拿到科研經費。這樣的合作缺乏共同的長遠目標,也就沒有持久性,往往隨著一個課題的結束而終止。
在德國、美國等發達國家,技術創新聯盟在科技進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。這些創新聯盟有獨立法人地位,有制度章程、決策班子、管理班子、經費預算、全職雇員等完整的運營體系,企業發揮主導作用。而國內很多聯盟顯然還沒有解決好風險和利益這個關鍵的問題。因此就出現了“聯而不盟”、成效不盡如人意的現象。
要解決好這個問題,確保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,聯盟的組織者和各成員就必須重視市場機制的發揮。要明確合作各方的權責,要有詳細的聯盟條款,對利益關系,尤其是資金投入、知識產權歸屬及利潤分配等要明確。企業應發揮主導作用。此外,研發的風險仍應該由聯盟中的各方共同承擔。如果聯盟完全靠政府科研經費支持,那么就無法形成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的共同體。
石油和化工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,技術攻關往往投入大、周期長,科研成果要實現產業化更是有著較長的路。因此,行業更需要創新聯盟發揮作用。而我們希望看到的聯盟,不是只為了獲得國家科研課題支持而組建的松散團體,也不是什么行業協會或聯合會,我們要的是有著明確的技術轉移關系和利益分配關系的、以推進產業創新為共同目的的經濟實體。如此,才能真正促進行業加快創新步伐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