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首個“三線一體”防腐涂料智能工廠全線試生產
11月28日,我國首個“三線一體”防腐涂料智能工廠在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海油發展)所屬的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(簡稱常州涂料院)正式啟動全線試生產。據悉,該智能工廠在國內涂料生產行業首次實現了集批量線、柔性線、灌裝線于一體的智能化、自動化、數字化生產制造,是一個全產業鏈協同、全業務鏈貫通、具備可視化智能化決策運營條件的現代化智能涂料生產工廠。

破局企業數字化轉型
據常州涂料院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高楊介紹,該智能工廠依托海油發展自主研發的生產管理數字化平臺,通過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邊緣計算等新技術應用,實現了傳統涂料生產模式的轉型升級。
“只要把銷售訂單數據輸入電腦,系統就會根據交貨時間、原料庫存、人員排班、在產情況等信息給出最優的排產方案。” 該智能工廠生產調度負責人丁偉忠說,“通過個性化定制,還可以滿足小批量、多批次產品的柔性生產,有效提升車間生產效率。”
據了解,該智能工廠突破性地應用啟發式算法,構建精細化工智能排程模型,建立了將智能排程系統應用于流程性生產制造的示范場景。該智能工廠實現了“產、銷、研、存”橫向鏈路的互聯互通,打造了一體化、智能化的協同運營機制,形成了“數據+平臺+應用”的涂料生產新模式。
激發企業更優生產力
常州涂料院智能工廠項目負責人王臣介紹說,智能工廠投產后,涂料年產量可提升400%,生產能力大幅釋放,生產效率可提升3倍以上;庫存成本顯著下降,庫存成本可降低20%;車間從業人員大幅減少,在崗人員可減少50%;交付周期大幅縮短,規模化產品交付周期可縮短57%,定制化產品交付周期可縮短70%。
“智能化生產方式有別于傳統的人工干預為主的生產方式,直接操作變為指令操作,人工投料變為自動輸料,杜絕人員直接操作機器、直接接觸化學品的場景;所有工藝管道、儲罐和反應釜為全密閉,廢氣實現完全收集,無組織排放實現‘零’可能;同時,各類智能傳感器、報警器等設備的投用,也大大提高了異常工況下對安全風險的應急響應速度。”王臣說。
智能工廠的投用徹底改變了過去純人工業務模式,生產及倉儲流程得以集成和簡化,線上信息的流轉大幅提升了業務效率,標準體系的固化也使得業務更加規范和專業,多維度的數據資源助力企業生產經營在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。

拓展企業發展邊界
高楊指出,積極搶抓發展機遇,主動順應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趨勢,對標世界一流水準,建設現代化智能化示范工廠對我國民族涂料工業轉型升級、集群發展具有重大意義。
當前,各應用領域的涂料產品需求正由批量化變為定制化、由單一化轉為多品種、由周期長轉為更新快、由大眾化變為高端化,要應對這些市場需求的變化,涂料生產企業必須敢于邁入工業互聯網“深水區”,主動向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躍升。
高楊強調,智能工廠的投用,能夠大幅提升生產本質安全環保能力、產品品控能力、協同運營能力和全要素生產力,能夠促進企業生產管理模式全方位、全角度、全鏈條變革,推動層級管理柔性化,促進數據驅動、創新驅動、融合驅動,是傳統涂料制造企業變革生產模式、簡化管理流程、提升產品競爭力的成功實踐,更是化工企業做精做強的必由之路。
“防腐涂料智能工廠正式啟動全線試生產,標志著常州涂料院數字化轉型取得了標志性成果。”高楊表示,“下一步,常州涂料院將深化貫徹落實國家‘十四五’規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,圍繞建設制造強國、質量強國、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戰略目標,著力推動產業數字化,奮力實現‘數實融合’和‘數智賦能’,推進民族涂料工業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。”
來源:中化新網